光焰总能被光焰吸引住

席勒儿时自从能读书,读到《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就被其作者歌德的才华深深吸引住了。

光焰总能被光焰吸引住

小席勒很想结识歌德,于是,他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给歌德写了一封信。然而,信寄出去以后,却如石沉大海。一天。颇为懊丧的小席勒问父亲:“很想结识一个人,可别人不理自己怎么办?”这时,父亲点燃了供台上的两只蜡烛,大约以5寸左右的距离并排放着。不一会儿,奇妙的事发生了,那两只蜡烛的光焰相互被吸引着,有那么一刻,上端的光焰居然汇合在了一起。

小席勒明白了:要想结识自己敬佩的人,必须让自己放出光芒,只有光焰才能吸引光焰。

席勒从此学习非常用功,一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常常忘记了吃饭和规定的出馆时间。是的,他就是一心要让自己发出光芒来。1973年,他终在文坛崭露头角,主持出版文艺杂志《季节女神》,在出版了费希特、洪堡兄弟等名家的作品后。他开始向心中的文学之神歌德约稿。可一连几次,却全被歌德拒绝。

就是席勒的这封信,使得歌德所有的矜持轰然坍塌,惊呼:自己险些与一个千年难逢的知己失之交臂!原来自己是多么需要接受席勒的思想,席勒那充满睿智之光的思想已点燃了自己尘封的梦。

歌德生于特权家族,父亲是皇家参议,母亲是法兰克福市议会议长的女儿。25岁时便写出了轰动整个欧洲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并曾担任魏玛公国要职主持大政,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声名显赫的文学巨匠,终于敞开怀抱,接纳了比自己小10岁、出身贫穷的席勒,并谱写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段友谊的传奇。

在年长成熟的歌德的呵护下,席勒很快成为欧洲文坛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新星,不断焕发出人生的异彩,最终成为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而年轻的充满激情的席勒也为歌德注入了新的创作动能,歌德著名的剧本《华伦斯坦》三部曲,经典诗剧《浮士德》,以及体现古典主义理想的《赫尔曼和多罗特亚》等相继问世,这些作品赫赫然、煌煌然。穿过历史的天空,至今依然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伟大的友谊总会有它的传奇之处。

10年后的一天,歌德正伏案写作。突然心扉似乎被人重重击了一下,他病倒了。但歌德有所不知的是,在这次生病中,席勒这只光焰不幸熄灭。由于家中贫穷,席勒的遗体被家人安放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

歌德病愈之后。只知道席勒已经去世,并不了解详情。直到20年后,人们在清理教堂地下室时,才发现席勒的遗骨已与几十具骷髅混杂。歌德得知此事后,连忙赶往教堂,年近70的他,硬是凭着20年前那些秉烛夜谈的深刻记忆,将席勒的骨骸区分出来。为了能和知己朝夕相伴,歌德把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

世界旷世友谊无不是光焰与光焰的吸引,当两人的心灵有圣火燃烧时,两只光焰也就会越过门第、财富、年龄等差异,相依相聚在一起,而心灵的圣火只有靠修炼心性得来。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gs.zidianfy.com/gushihui_77948/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