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我才迟钝地从母亲身上体会出一种哲理:人生的成长,不在于有无得失,而是学习如何有得有失。
年迈的母亲,不识一字,经常让我陪她去超市买一些日常的东西,她依靠我知道各种商品的价钱,然后再盘算该怎么买。偶尔遇到一些人,赞美我的一份孝心,但我只是认为:为人子女,尽一份孝心,理当如此。
然而,母亲往往会不自觉地叹息说:“不识字,差很多。”我依稀回忆起,母亲的这种想法,曾经让我的年轻岁月,内心感到苦闷与彷徨。
年幼的时候,家中姐弟众多,全靠目不识丁的父母在种田来维持,父亲忙碌一天收工回家后,最多摸一下五弟的头,很少再有什么言语。姐弟五个的管教全赖母亲一人,除了读书以外,我们每天都要帮助父母铲猪草,积农肥,农忙时更是忙得天昏地暗。
当时正值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家中本来就分得不多的口粮根本不够我们小牛犊似的饭量,饱一顿、饿一顿已习以为常。那天下午,学校放农忙假,孩子们都到田头帮助收割。晚上,等到父母回家时已是八九点钟光景,发现家中只有四妹小兰在家看门,其他一个人都没有回来。过了一会儿,我们四个人抬着满满的两篮子麦穗进屋,她才知道我们跑到邻村田里去拾麦子了,孩子们放下篮子满脸高兴地等待母亲表扬,心想明天可以让妈妈给我们煮顿饭吃个饱肚子,没想到,母亲沉着脸问:“你们谁想起来去拾麦子的?”五弟不明个中原因,兴奋地说:“是我!”“你们的作业做好了没有?”母亲问道,这时大家都不出声,“小兰,给我把鸡毛掸子拿过来。”不一会儿,鸡毛掸子便雨点般地落在五弟的手心上,“我让你下次还不做作业。”从来没有看到母亲发过如此大的火,更没想到母亲会对她最疼的五弟下狠手,我忙说:“妈,别打五弟了,是我想起来去的。”“那好,连你一起打。”母亲发疯了似地说道。当时,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心这样狠,只看见第二天早晨她的眼睛红红的。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因为忙农活而耽误做作业,姐弟五个的成绩一直都很好,相继考上了重点大学,方圆十里的乡亲都常谈论着我们。
等到三十而立之后,我才体会出母亲的哲学,第一次学会对她说:“老天让您失去识字的机会,无形之中却提醒您更用心教育我们五个孩子。”过去困苦的环境,封闭了母亲的一扇门,上天却为她开启了另一扇门窗。
母亲的人生之路,简直就是不断地付出她自己。她看似一位失去很多的人,却也是最懂得去自我弥补的人。我想起了俄国作家帕斯捷纳克说过的一句话:“在人生中,失去比获得更为必要。种子消失之后,才能够发芽。”只有从来没有的东西,才永远不会失去;一旦有了得,必定会有失,人的一生仿佛就是得失的轮回。在这个得失世界,即使用心认真,百得也会有一失;但是认真用心,百失之后也会有一得。
不惑之年,我才迟钝地从母亲身上体会一种哲理:人生的成长,不在于有无得失,而是学习如何有得有失。
聪明的人从不担心失去了什么,而会思考应该得到什么;愚笨的人,则只惶惶于失去一丁点儿东西,而不曾思考真正要的是什么。十六世纪法国大思想家蒙田有一句慧黠的话:“什么都来一点儿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失落身外之物,而不致失去自我的人,肯定会获得更多的机会;然而不曾失落任何东西的人,却会因为找不到自我,而终至失去一切。一时失败并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担忧;有时候,不曾有过挣扎的考验,付出的代价更大。俗话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人类生而获得,却无处不失落。惟有,得所该得,失所该失;因得而失,由失而得,才能真正掌握取舍之钥。
下一次,陪母亲去逛街买东西时,我应该提醒自己:这不只是一份人间孝道,更要从母亲嫁入赵家五十多年的苦涩岁月中,找一找我自己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