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省高院终审判处死刑的罪犯,在生命绝境中其家属为他不放过最后一丝求生的机会,终获得死缓的法律许可。此后这名罪犯竟在半年里,连续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三十项专利,该罪犯因此而获重大立功,刑期由死缓改判为无期后,有望再次改判为有期徒刑。
2005年国庆节前夕,经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批准,笔者独家采访了本文主人公李军和为之改造付出许多心血的宿州监狱。
1 败走麦城,
青年才俊成了通缉犯
1991年7月,毕业于芜湖纺织学校时年19岁的李军被分配到父亲李本荣供职的芜湖天河羽绒厂。在机工车间,他刻苦好学,勤于钻研,几乎每个月,都是他拿的最高奖金。
几个月后,李军和车间里那个最漂亮的女孩许旋好上了。这对年轻人爱得形影不离,如痴如醉。
在将傻子瓜子源源不断地运到特区时,李军又将特区的空调、电视机等运回家乡销售,生意越做越大。李军购置了一辆富康轿车,这位最年轻的有车一族,成了大家公认的青年才俊。
1996年冬季,贸易经营一度落入低谷的李军决定到北京去发展。他以年租金50万元的价格在和平里投资兴办了一家名叫“安和居”的饭店。但是,这次投资没有成功。北京当地客人的口味以咸辣偏重为主,而李军带去的师傅是老家淮扬派甜淡风味,再加之他对餐饮业知之甚少,管理不善,经营不到半年,就赔了个精光。
此后的几年时间,李军四处奔波,时而北京,时而深圳,曾尝到过成功甜头的他不甘就此失败。
2001年3月18日下午,李军因涉嫌贩毒被警方抓获。原来,他先后两次伙同他人分别贩毒150克和50克。
几天后,承受不了巨大心理压力的李军在关押期间趁人不备,吞下指甲钳自杀,后被看守民警发现紧急送到医院手术。
4月4日凌晨4时许,双手被反铐在病房里的李军趁三名民警熟睡之机,悄悄地挣脱了戴得不太紧的手铐,慢慢地挪到床头柜边,将民警的一串钥匙拿到手里,竟很顺利地打开了脚镣。随后,他轻轻地打开房门,飞也似的逃出了病房。当三名民警发现情况后,哪里还有李军的身影?一时间,芜湖警方在全城展开地毯式的摸排搜捕,终于将他在其一朋友家抓获。
李军在这一天又多了一个罪名:脱逃罪。而由于他的脱逃造成了恶劣影响,三名公安民警也被开除公职。
2 备受煎熬,
亲人踏上上诉之路
李军的父亲李本荣是一位转业军人,他和老伴对一双儿女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在他的印象中,儿子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好孩子。李本荣的老家在巢湖农村,小军懂事以来,每年寒暑假都要专程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小军的奶奶患有哮喘病,每次咳嗽吐痰,李军都搬个小板凳坐在奶奶床前端着痰盂伺候,并亲手为奶奶擦拭干净。李本荣听说儿子贩毒的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过保卫科长的他明白如此大量贩毒意味着什么。同时,他还获悉儿媳许旋涉嫌窝藏被批捕;李军脱逃时帮助他藏身的同学张某也因此被关押。
2001年8月,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贩毒罪、脱逃罪等罪名一审判处李军死刑。李本荣全家面对这早有预料的结果还是懵了。李本荣的老伴在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李军,他们家的顶梁柱和寄托着厚重希望的孩子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法律剥夺了?
判决下达后,李本荣决定将自家那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赶紧卖掉,他要女儿李宁拿上这笔钱去省城聘请最好的律师为儿子上诉辩护。
李宁带着卖房所得的6万块钱,含泪踏上了艰难的上诉之路。然而,一年之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让他们绝望了:这份判决仍判处李军死刑,立即执行。事情至此似乎已成定局,再也回天无力了。
许旋在长达一年的服刑生活里,每天都在反反复复地想一个问题:李军还年轻,作为妻子的她凭直觉认为李军不该死!丈夫曾是那么优秀,那么讨人喜欢,那么善解人意,怎么会说走就走呢?冥冥中,她相信神圣的法律一定能给李军一次新生的机会。于是,她为他几乎每天都写申诉状,每天都为他祈祷,每天在狱方发放的饭票背面写满了李军的名字。仿佛这样做就能留住李军那充满活力的生命。
李军的辩护律师被他们全家深厚的感情和执著的精神感动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贩毒案在终审判决后还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死刑复核。虽然这种希望十分渺茫,但在李军家人的强烈请求下,律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申请。
2002年5月,北京方面终于传来喜讯,最高人民法院撤销了芜湖中院和省高院的两份判决书,认定李军可判处死刑,但可以不立即执行,决定判处李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李本荣最揪心的就是那几个月的时光,他知道作为犯贩毒罪的儿子很可能要在“6.26”禁毒日之前被执行死刑。当他在第一时间获悉这个消息后,不由得喜极而泣。
3 爱心合力,死囚用30项
发明抒写希望和信心
李军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脱逃被警方抓获归案后,他受到了更为严密的监管。从2001年8月被一审判处死刑起,他就被戴上了脚镣和手铐,直至次年5月被判处死缓时止,他已戴了整整9个月的刑具。当看守民警按照有关规定要为他卸下脚镣时,他以已戴习惯了为由,赌气不让民警卸下。
2002年8月16日中午,李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他而备受连累的妻子许旋不远几百里来到了宿州监狱。她为他带来了亲手缝做的新内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他们的第十个结婚纪念日。在无语相向的泪雨滂沱中,李军那颗冰冷的心慢慢地复苏了。妻子告诉他,在她的心目中,他是她割舍不下的亲人。
这年的国庆节前夕,李本荣搀着老伴,带上女儿和刚刚会说话的小外孙,挤了一夜的火车,也从芜湖赶到宿州监狱探望。这对老夫妻见到儿子后,一家人哭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临到末了,小外孙不解地问外公:“舅舅这儿怎么有这么多警察?”李本荣擦干眼泪,强笑着对不懂事的外孙说:“舅舅在这儿上班呢。”这句话,让李军感动不已。老父怕伤着儿子的自尊心,一直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好好地在这里改造。
李军决心在这里绝不能虚度时日了。一天,他在省监狱内刊《安徽新岸报》上看到一位叫李刚的犯人在监狱搞发明的报道,心里不由一动。
2003年初的一天,在监区打扫卫生后,他陪一位犯人去买一听易拉罐装的饮料,但是那听易拉罐盒盖上布满了油渍和灰尘,那位犯人把它拿在手里擦了又擦,还是嫌不干净。小卖部的主人摇头笑着说:“没有办法,只要把东西一拿出来,不消半天就弄得都是灰尘。”李军想,要是在易拉罐上设计一种吸管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在此基础上,他设计了把吸管藏起来的易拉罐。
每当有了灵感,他就赶紧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纸片上,一闲下来就着手研究。李军对自己的研究总是不满足,他发现很多人喝饮料时并不习惯使用吸管,于是他又设计了一种易拉罐防护膜。当他把这两项创新设计拿给同室的犯人们看时,大家都鼓励他拿给管教干部看,说不定还可以申请专利呢。果然,监区干部对他肯定有加,并为他四处寻找申请专利的文件。
2003年非典期间,李军发现大家整天捂着个口罩很难受,就萌生了要创造研制一种隐型鼻口(孔)罩;当他在工作中发现开启药瓶既费工又常常把瓶口的玻璃碎屑弄进药水中时,就悉心设计一种新型的医用药瓶开启器。服刑犯人搞发明,不要说难以借助互联网等先进工具查阅资料,就连时间都要趁大家休息后,才能安下心去做。好在监区宿舍整夜不熄灯,李军就在灵感到来时趴在床上整夜地研究。他的这种刻苦精神感动了管教干部,教导员张作富从医药市场买来了最先进的开瓶器供他研究,还从家里的互联网上帮他查阅大量的科研资料。
办理这些专利的费用尽管被有关部门按照最低标准收取,但也必须用现金支付。这些钱许旋总是东挪西借,从不让丈夫的心血因为经济的拮据而打了水漂。她并不指望丈夫的这些发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而是为他在狱中有了精神寄托而感到欣慰。
2004年8月25日,国家专利局发出授权公告,认定李军申报的吸管易拉罐、易拉罐防护膜、冬季足球场露天舞台热风机等5个项目获准为实用型国家专利。
此后,李军一发而不可收,一个月后,又有客车座位玻璃镜、多功能棋盘、汽车后视镜等3项发明被授予专利。2004年9月,李军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几乎每个周末,李军的老母亲都会守在电话机旁,倾听那来自遥远高墙内儿子的声音。深明大义的李家老人曾不止一次地找儿媳谈心,因为善良的老人不想让儿媳耽误了青春。每逢这时,许旋总是避开话题,她说她暂时不考虑这些问题,她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学习裁缝技术,努力多挣一点钱,多补贴李军一点。如今,许旋还是宿州监狱亲情帮教委员会的委员。
风雨过后是彩虹。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李军已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诸如医用配液针头、纯净空气换气扇、沙漠覆盖植林植草装置等30个项目。其中有两项专利荣获国家专利技术优秀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最佳成果进步奖二等奖。国内300多家单位来信来函洽谈专利生产转让事宜,其中一项专利还被瑞典一家投资公司看中。最让李军高兴的是他发明的畜动力发电机项目,已被省内的一家公司买断,很快将投入生产。
2005年9月,宿州狱方向省高院呈报授予李军重大立功的报告,闻名全监的发明家李军有望再获减刑。由于李军的带动,在整个监狱的2000多名犯人中,悄悄地掀起了一场技术创新发明的高潮。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的李军,在高墙内外爱心的合力推动下,正用自己的新生创造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