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胡适资助他人,并非为了投桃报李。因为,被胡适资助的人,并不能个个都像李敖一样知道胡适是“恩人”。有的人获胡适资助,自己还蒙在鼓里。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林语堂于1919年秋从北京大学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求学期间,经费遇到了困难。由于家中并不富足,亲友也无能力支援,他只得向自己熟知的、古道热肠的胡适拍电报求助。他知道胡适经常资助别人,家中只能“自给自足”,有时几乎举债,便在电报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一千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不久,胡适果然按照林语堂的要求,如期如数给他汇来了款。胡适对林语堂解释这笔钱的来源时说,这钱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即林语堂学成后,一定要回国,而且一定要到北京大学工作。
“这钱是买人的!”林语堂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想到这也是北京大学从未有过的举措,毕竟这种方式能够为自己解燃眉之急,而且,这样还能够为北大招聘人才,于是,就收下了北京大学给他的温暖和鼓励,得以在美国安心攻读。在哈佛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后,林语堂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不久,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他再次向胡适写信,希望胡适再为他到北京大学借一千美元。过段时间后,胡适和前次一样,又给林语堂汇去了一千美元。
四年后,林语堂回国了,出国前的一个小小的、普通的英文教员回国了,由于他在国外发奋苦读,他得到硕士、博士的“光环”回国了,而难为可贵的,不仅仅是他“镀金”了,而且他的学问的确同四年前不可比拟了!
林语堂的回国,是为了“还债”,为了“践诺”,胡适在给他汇款时的附言犹在耳边,他不能够失信。他谢绝了国外一些地方的高薪聘请,回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敞开胸怀接纳游子,外文系聘请他为英文教授。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林语堂才华横溢,又以幽默著称。但是他回到北京大学就职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本正经满怀感激地向胡适致谢。他要说,如果不是胡适出面找北京大学预支两千美元,他的“金”就难以“镀”上,“光”便难得闪耀。
此时,胡适南下,不在北京。
于是,林语堂向北大实权人物蒋梦麟致谢,并确定还款日期。
蒋梦麟莫名其妙:“你谢什么两千美元?北京大学什么时候给了你美元?”细究来龙去脉,林语堂这才明白:北大根本没有资助外国留学人员的做法,是胡适为了林语堂成材,为了给北大招揽人才,私自“手把文书口称敕”——和林语堂订的口头协定!
那笔“巨款”,自然是胡适夫妇节衣缩食掏腰包,或东挪西借的!
林语堂知道胡适做好事,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他也没有声张。直到胡适去世时,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只有余款153美元,治丧的人们由此说起他生前资助过很多人,林语堂才说破胡适为自己慷慨解囊的往事,在场人无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