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在七岁那年知道自己的父亲被邻居罗斌害死的。但只是知道而已,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而罗斌也不否认,当然,罗斌只是在林涛面前不否认,当着大众的面他还是极力否认的。不过,村民不是傻子,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林涛还从母亲口中得知林、罗两家是怎样结成世仇的。据说在六代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大打出手,最后你杀我的父亲,我长大后又杀掉你的父亲。令人称奇的是,两家互相仇杀是仇杀,但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等到对方有了后嗣后才能动手干掉对方。这与“斩草除根”式的复仇显得格格不入。
林涛发誓要报仇,但等他十八岁有能力报仇时,世事却变了,变得不允许他随随便便就把一个人杀死而不受法律制裁。
要怎样才能做到既报了仇又不被公安机关抓住并判刑呢?这是个问题。林涛不得不把心中的仇恨暂时搁心底,他要想个万全之策。毕竟还有比报仇更重要的事,起码活着就比报仇更有意义。
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林涛多久,他想出了个绝妙主意。
很快,林涛成了村里人人称赞的模范村民。他勤快,待人和善,乐于助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包容别人的过失,甚至还能原谅杀害他父亲的罗斌,待他一如众人,亲近且尊重。
对于林涛的变化,罗斌是带有警惕性的,毕竟自己杀了他的父亲。他害怕林涛接近自己是带有目的,想趁自己放松戒备时再报复。可有两件事令他改变了对林涛的看法。
第一件:罗斌所在的村庄被大山环绕,平时劳作之余就扛着猎枪去深山转转,打几只野味或自己吃或拿到集镇去换两个零花钱用用。一天,他在深山被一只野猪追得满树林跑,是林涛开枪打死了野猪救了罗斌一命。事后,罗斌很是感激他,但还是处处提防他,提防他那不知何时从背后冒出的一刀。但林涛像没事人一样,根本不放心上,更没说从背后插一刀了。
如果说第一件事让罗斌不太放心的话,那么第二件事就令罗斌彻底放松了对林涛的戒备。
那是深秋的一天早晨,他把头天打的几只兔子到镇上去卖,在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时,忽然跳出五个彪形壮汉,拿着明晃晃的砍刀拦路抢劫。同行的两个小伙子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手中的物品抱头逃命去了。罗斌已过不惑之年,又怎能跑得过正当青春的劫匪?他以为自己这条命算是完了,却让他感动的是林涛并未抛下他而逃走,初生牛犊不怕虎,林涛与劫匪打作一团,虽然受伤,但终究还是赶跑了劫匪,也使罗斌大为感动,从此,他对林涛深信不疑,两人还成了莫逆之交。
此后,林涛经常出入罗斌家,一起喝酒聊天,一起打猎,一起赶集,做农活也是一块出入。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两三年。
三年后初冬的一天,罗斌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连他老婆儿子都不知道。
他家人寻找了三五天无果后,不得不报警。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样案子警察是没法破案的。只是询问了几个平时和罗斌走得最近的人,林涛也在其中。
他家人怀疑过林涛,但林涛平时的表现和在村民中极好的的口碑使得警察也拿他没辙。于是,这案子就成了悬案,尘封在民警的档案中。
就在村民们逐渐淡忘这件事时,十年后的一天,林涛走进了派出所,他说是来自首的。警察愕然,在给他倒了杯茶后,林涛说罗斌是他杀的。
警察先是惊异,继而疑惑。
“你为什么要杀他?你不是与他成了莫逆之交么?”这是警察的问话。
“你的父亲若是被人杀死了,你会不会报仇?”林涛反问。
“那没证据证明罗斌害死了你父亲。”
“但村民们都心知肚明。”
“你一直认为是他杀死了你父亲?”
“是的。”
“于是你要报仇?”
“对。”
“哪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来自首的?你要知我们并没有你杀人的证据?”
“良心。”林涛说,“我知道你们没证据,但我还是要来,不然我的灵魂都不得安宁。”
“说说看,你是怎么杀死他的?”
“很简单,我邀他去深山深处打猎,然后趁他不注意时把他推下了悬崖。”
“你在村里乐善好施赢得村民的口碑就是为了事后让村民不对你起疑?”
“是的,事实证明我做得非常成功。”
“那你救罗斌呢?也是使用了瞒天过海的计策?”
“警察就是警察,一点就通。”
警察踱着步,林涛又说:“其实我来自首还是因为罗斌。”
“因为他?”
“嗯。”林涛说,“我把他推下悬崖后,他并没有马上掉下去,而是抓住了一棵树,他告诉我,杀我父亲的事,他一直在后悔并在忏悔。为此他一直在默默地照顾着村里几位孤寡老人,还资助两个家里贫穷的孩童上学。”
“这是他告诉你的?”
“是的,后来我去问了下,他说的是实情,在那一刻,我后悔了,本想在那个时候就来自首的,后来转念一想,改主意了,我要把他未完成的事给做完。”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一年前,我总算把最后一位孤寡老人送上他的祖坟,在昨日,那两个孩童也毕业独立生活了。”
“哎……”警察一边做记录一边叹气。
“这十年来我一直在煎熬在反思,终于明白,爱的另一面不是恨而是原谅,当你在心中埋下仇恨时,只有让自己伤得更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只有走出灰暗的心境,才能迎来明媚的阳光,开始另一段美好的人生。”
“可惜的是,你明白得太晚了。”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林涛如释重负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