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格罗弗·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
哈定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从学校回到家里,无论是安排他挤牛奶、喂马,还是让他收割庄稼、漆谷仓,他从不讲价钱。少年时代,他在《喀里多尼亚守卫》周刊的一个印刷所里当学徒。除了默默干活,他从不与人争执任何问题。
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性情温顺的少年极其有心。当了几年学徒,他成了办报纸的行家里手。15岁进入俄亥俄州伊比利亚中心学院学习时,他竟集编辑、总编于一身,办起一份校园报纸《伊比利亚旁观者》。
大学毕业后,他买下濒临倒闭的《马里恩星报》,凭着热情和多年积累的办报经验,很快使这份报纸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报。这为他步入政界打下坚实基础。
而克利夫兰自幼就是一个充满反叛性格的人。父母希望他长大后仍像父亲那样,献身于神职工作,他却有自己的想法。9岁时,他写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并得到朋友的尊重,就必须在年轻时像华盛顿和杰克逊那样利用时间。”
他上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尽管他非常渴求知识,迫切希望在学校继续学习,无奈家中失去经济支柱,他只得外出打工。一年后,有个热心人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条件是毕业后要干牧师这一行。倔强的克利夫兰拒绝了,宁愿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在不断的努力下,22岁时,他通过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律师。
哈定的性格可以说柔得像水。虽然他常说的一个字是“是”,他却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典型人物。十多岁做学徒时,他便吃透办报的精髓。成年后,他在报业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成就,并以此为契机,走向政界。最后,竟然因为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中庸”人物,他成了一国总统。一个“是”字,在他的人生岁月里,渐渐地演化成内在智慧和处世韬略。
克利夫兰是一个硬汉子,他的“不”可以说是一把劈向尘世的利剑。他的个性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品格。他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追求优秀。他的为官信念就是“公共职务就是公众的信任”。他敢于向一切有悖于这一信念的事或人说“不”。他鲜明的个性以及办事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成为出色的候选人,两次当选美国总统。
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美国总统宝座。
可见,不管你是一个说“是”的人,还是一个说“不”的人,只要办事认真,勇于进取,有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能像哈定和克利夫兰那样登上生命的辉煌巅峰。性格不一定决定命运,奋斗和内心追求才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