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
那是开学不久后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澡堂洗澡出来,顺路到学校后门的一家理发店理发。当时我身上只剩两块钱,因为在家乡理发都是两块钱,我就懒得回宿舍取钱。理完发,当我掏出两块钱结账时,理发小姐带着满脸的微笑对我说:同学,你是新生吧?我们这儿理发都是3块钱。
见我很窘的样子。她接着解释道:这条街上的理发店都是这个价,以后你就明白了。
我红着脸说:可我只带了两块钱
没关系,你待会儿送过来就可以了。
这时,一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妇女从里间的门后挤了出来,一脸的不悦,言语中带有明显的火药味儿:不带钱理什么发啊?
我马上解释说:我这就回宿舍去取。
说完逃也似的走出了理发店。我前脚刚迈出门槛。后脚跟还没来得及抬起来,身后就传来老板娘的训斥声:你怎么那么笨呢?你不会让他先把两块钱留下啊!万一他不来,你就白给他理发了
我相信他,他一定会来的。虽然声音很轻,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
他要是不来呢?又是那个胖女人的声音。
如果他真不来,那3块钱就从我的工钱里扣了吧。语气还是那样的坚定。
我再也无心听下去了,马上飞奔回宿舍,拿了钱一路小跑着进了理发店。
见我一头一脸的汗,她放声笑了起来:干吗这么急?
我说:我听见老板训你了。
她倒了一杯水,顺手拉过一把椅子示意我坐下。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她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有个哥哥在北京上大学。为了给上大学的哥哥和读初中的弟弟凑学费,她高中没毕业就来兰州打工了。老板娘很刻薄,原来有3个姑娘在这儿打工,另外两个不甘忍受老板娘的尖酸苛刻另寻出路了,她指了指门口贴的告示说,老板这几天正忙着招工呢。
我问她:你怎么就知道我一定会来?
她说:我相信你。
可我们并不认识啊!
因为你是大学生!
我听到她的话,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大学生这3个字的分量。我还得感谢她,因为她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种稀有元素叫信任。
B
这也是发生在一家理发店的故事。不同的是。此理发店非彼理发店。
那是大二上学期的一个下午,我去学校后门的理发店理发。8月的天说变就变,我进去的时候还阳光灿烂呢,等理完发出来的时候,外面已是倾盆大雨。我挽起裤腿就要冲进雨里,却被老板娘叫住,我刚要说已经结过账了,没料到她递过来的却是一把雨伞:雨停了再送来!
回到宿舍,我从柜子里拿出我的雨伞,准备马上送伞下去,因为我怕人家要用。这时,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打电话回来说。他跟女友吃完饭,被困在食堂回不来了。我二话没说,抓起雨伞就冲下了楼。到了食堂,我把自己的雨伞给了嫂子。我们兄弟俩撑着那把借来的雨伞回了宿舍。
那场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天早晨,雨停后,我把那把雨伞当成自己的放进了柜子。大约两周后,同宿舍的那位兄弟给我一把雨伞说是我的。我一看,没错,这是我的雨伞。但如果这是我的,那把被我收进柜子的雨伞又是谁的呢?
面对着这把来路不明的雨伞。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后来,宿舍的另一位兄弟提醒我说。那把雨伞好像是那天下雨我理完发带回来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终于想起来了。可这都已经过了两星期了,怎么跟人家解释呢?
我踌躇着走进了那家理发店,一脸的窘态。看见我,还有我手中的那把雨伞,老板娘一下子就明白我为何而来了。她笑着问:忘了吧?没关系,放下就行了。
我再三表示我的歉意,老板娘却轻描淡写地说:你这么长时间没来送伞,我知道你一定是忘了,但我相信你一定会来。
C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二的那个暑假。
那个下午,在宿舍憋了好几天的我闷得发慌,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便一个人出去逛。下午5点,当我坐在一家小饭馆里叫了一碗牛肉面之后,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再也没有一丝力气,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喂饱肚子,见天色尚早,就又到处转了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挤上了返校的车。上了车买票的时候,才发现放在裤子口袋里的钱包早已不知去向。
情急中的我只好向售票员说:对不起,我的钱包丢了,下次补上行不行?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快听不见了。我甚至不敢抬头看她。我怕她说我耍赖,赶我下车。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听到她的怒骂声。我抬起头来,却见她笑着对我说:不要紧,我先替你把票补上。说完顺手撕下一张票,又从口袋里拿出5毛钱放进了票夹里。
那一刻,感激的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然而,不甘心的我还想找回自己的钱包。当我打开随身携带的手提袋时不禁一阵窃喜:钱包正在那里睡大觉呢!我立即从中拿出一张5毛钱,向那位好心的售票员走了过去。当我把5毛钱交到她手上时,她忽然问我:钱包是不是在你的手提袋里找到的?
我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刚才我看到你的钱包就放在手提袋的侧面。她笑了笑说道。
这时,车到站了。她忙着招呼其他乘客下车,我也随着下车的人流走向车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泪在我的脸上流成了河。
她看见了我的钱包,但她却没有以为我是想逃票,而是相信我的钱包丢了。并自掏腰包帮我补票,这不仅仅是一种难得的信任,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宽容如果我是想逃票,而故意撒谎说钱包丢了,那她用5毛钱维护的就是一个年轻人的自尊了。
校园里有个专卖邮票、信封和电话卡的中年人,他几乎每天都来,除了阴雨天气,周末也照来不误。由于他的邮票种类繁多,比邮局的好看多了,所以我常去他那儿买邮票,一来二去的也就混熟了。
久而久之,我发现他有一个习惯:他从不亲自数邮票,也不算账,而只管收钱。你尽管自己挑,选好之后告诉他邮票的总数和应付给他的钱数即可。不过,他好像不喜欢别人跟他讲价,但如果你非要跟他砍价的话,他也会便宜几毛钱或一两块钱,当然,前提是你必须买得多,至少应该在10元以上吧。
我第一次从他那儿买邮票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我花了大约20分钟挑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邮票。当我示意他可以算账了时,他却对我说:你自己算一下就行了。说完就回头跟旁边一个买电话卡的同学聊上了。
他听完了说:你买了这么多,就给18块吧。
我付过钱准备离开时。他却对我说:同学。能不能帮我看一会儿摊,我去一趟厕所。
他看我怔了一下,笑着说:你是不是有事儿?那就不耽误你了,我找别人吧。
我忙说:没关系的,我就帮你看一会儿吧!
约莫5分钟,他回来了,我跟他随意地聊起来。
我问他:你从来不数邮票吗?
他反问:你们不都是大学生吗?你们算账肯定比我算得好,我放心。
我又问:万一有人算错了呢?
他说:这很正常,自己算有时反倒更容易出错。所以,我还是相信你们这帮年轻人,脑子灵。反应快,算起账来比我快多了。
他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以前常在校园里卖邮票的那个中年妇女。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张张地数,然后捧着个计算器一遍又一遍地算(最起码也得算两遍),生怕漏掉一张赔本。这样的时间长了。便很少有同学再到她那里买邮票了,因为大家都嫌她麻烦,而且又浪费时间,有时买几张邮票要花好长时间。
与她完全不同的是。他从不亲自动手数邮票,也从不亲自算账。也许他并不知道,正是这种简单的信任成就了他在校园里的生意。